作者: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急重症部部长、急诊科主任 陈旭岩
临近第一个中国医师节,总想写点什么,却没有下笔的灵感,一直在闷热中拖延着。周末傍晚随手刷下朋友圈,蹦出急诊住院医师图配文:“半年多来第一个完整周末,没有白班,没有夜班,没有下夜班……”,顿时觉得有话要说了。
急诊医师,是医师,可不是一般的医师。
白加黑,5加2,日夜兼行;所有周末,全部节假日,风雨无阻。周末陪陪孩子?除夕看看父母?巴黎逛街、京都看景?做梦的时间都没有。值班时,绝对不仅仅是“瞪大眼睛”而已,通常手脚脑嘴巴同时动,而且要快;更要命的是,要“开始就正确”,不能出错。因为面对急症,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
环境拥堵、嘈杂甚或恶劣,安全性堪忧。暴力倾向、醉酒、吸毒、药瘾、精神障碍等等人员混杂。高风险职业,各种传染病,急诊医护首当其冲,以血肉之躯“尝毒”。15年前的SARS就是最真实写照,倒下的几乎全是急诊医护,只要想起就是钻心痛。
自我保护,谈何容易?谁会扔下病人不管呢?醉酒的人揪着你的衣领,呕吐物喷到你脸上,同时骂出你家祖宗八代,你抹把脸,嘱咐护士务必注意患者气道,别平躺、别坠床,等我两分钟换件白大衣,你一分半钟就飞跑回来,人还没进来,声音就进来“意识怎么样啊?开始洗胃吧!”洗出鸡鸭鱼肉,混杂着酒精、胃酸的气息,家属们早就躲到20米开外了。但是,急诊医护贴身坚守,忍耐这些肤浅的气味、侮辱算什么呢?还要对他的命负责啊!在这种气息下,一刻不停止思考,想对他最好的决策是什么,洗胃前要不要保护性气管插管等等,这还是最简单的醉酒啊!
来不及想欠费啊、家属对治疗不满啊,甚至没下班就面对医疗投诉啊!“这么年轻看个感冒就花了500多啊,你们是开黑店的啊!信不信我砸了你这个店,替政府除害?!”岂不知多亏了这个被指着鼻子骂的急诊医师的细致,救了一条19岁的鲜活的生命。做了心电图,查了心肌酶、肝肾功能、血小板全异常,恳求家属让孩子留观、输上液、接上监护,叫心内会诊,行云流水一般。这场景只是铺垫,半小时后室速室颤,医师拿起除颤仪,护士设定参数,稳准狠完成除颤,再颤再除。此时的家属正在门外大声喧哗着给报社记者打电话痛诉医院的恶呢!14天后,孩子欢蹦乱跳出院了,在阎王殿已经走几趟了。急诊医师举起、瞄准、落下、抬起除颤电极板的瞬间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画面,生死一瞬间。这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坚持的理由。
在急诊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急诊患者及其外在因素的“不确定性”。而且,急诊医师面对的是变化及潜在风险,对于其预见能力和快速反应及救治能力要求颇高。
病情判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急诊医师面对症状,而不是确定的疾病。第一要素要有能力对于病情分层,起码区分出要死的和不会死的,听起来俗而简单,10年修炼或许都不达标、随时受挫。“一病多症,一症多病”,这8个字可以难为急诊医师一辈子。还有,我常念叨的16字,“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是此是彼,非此非彼”,急诊环境里的判断和诊断及对变化的预估和把控,经常是朦胧世界的涉水探索,经常背水一战,经常一身冷汗,也经常有遗憾和反思。总之,做个有岗位胜任力的急诊医师真的是太难太难太难啦,我自己对这份不得不敬畏的职业,经常有莫名的“窒息感”。在此,也借机弱弱地再次呼吁一下,重视急诊医师队伍,肯定TA的专业性和职业化,要系统培训,要给足待遇。晋升标准要有个性化、人性化考量,救人一命和论文著作如何比对?现实是,单就职称晋升而言,你救100条命,绝对抵不了1篇仅1分多的SCI论文!在我看来,这也属于令人痛心的“价值扭曲”。再坚持一下,亲爱的同道们,这是一个变革时代啊,改革就近在咫尺啦!先拥抱着,等天亮。
若要简而言之地概括我心中的急诊科医生,大概就是如下的样子吧:
广博扎实的多学科基础,融会贯通的见识和能力;
实践基础和永远的实战状态。练就无法替代的能力和地位;
沟通能力及其他人文素养,对于急诊医师,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身体及心理承受力。想象一下就明了。但急诊医师身体不会太好啊,常年夜班,永远扰乱的生物钟,夜班订一个快餐盒,基本上需要分三五次吃,最后冰凉、宁肯忍者饿。
……还有很多的点无法展开。今年我做急诊医师马上30年了。我一直说等我退休,要效仿魏巍先生写一篇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送给中国的急诊医师,也或许写一本书,一个剧本,等等,这是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