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三代医者 一世仁心——专访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

  作者:陈瑾       发布时间:2016年9月9日 刊登于《北京社区报》B8版

  编者按:提起老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然而在一些重视实际操作的行业里,比如医生,就并非站在讲台上,而是在病房里、手术室内,甚至在问诊时,用“身教”体现着师者的风范。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如此,她叫廖秦平,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妇儿部部长,今年8月,她获得了我国妇产科医生的最高荣誉: “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在她的家里,她的母亲秦济生一生为边疆的妇女治病,曾获得第二届“林巧稚杯”;女儿吕涛如今也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正在西藏支援边疆医疗。妇产科,她们家传了三代。

  母亲:支边内蒙  半夜出诊

图片转自正北方网-北方新报,中间者为秦济生医师

  上世纪50年代,廖秦平的母亲秦济生从北大医学院毕业,是新中国第一代正规培养的医生。1958年,秦济生和爱人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支边,来到了呼和浩特市。

  当时的内蒙古缺医少药,老百姓看病常常是靠“土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建立农村卫生院。秦济生上班的第二个月便被派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公社组建卫生院。她的一个任务是建立卫生院,另一个任务就是出诊。老乡叫出诊,经常是半夜就来了,那时交通不便,老乡都是牵着马来接医生。而每当有病人拿着家里的土特产要来感谢她时,她都坚决不要。“经常是一个非要给,一个就是不收,看着跟‘打架’似的。”廖秦平说。

  当一年后秦济生从边疆回来时,三岁的廖秦平已经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看见妈妈后,我还问‘阿姨您是谁’。”说到这里,廖秦平的眼圈湿润了。

  那时,在内蒙古的医院里,像秦济生这样的科班大夫并不多,秦济生很快成了医院妇产科的主力。但她并不保守,为了帮助更多的医生迅速成长起来,每天的查房她都会格外认真。“妈妈查房时,都会耐心地给医生们讲解每个病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如何诊断。这对于每个刚入门的医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当时的内蒙古医院也是绝无仅有的。”廖秦平说。

  廖秦平:传承医道  桃李天下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廖秦平获得第五届“林巧稚杯”奖

  说起和教师的缘分,廖秦平说如果不是恢复高考,她可能就是呼和浩特市一名中学老师了。1974年,廖秦平高中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数学老师。“我有一位终生景仰的老师,他是我的中学班主任。当初选择当老师也是受到他的影响。但三年实践我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适合做教师。”就在那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了。

  1977年,21岁的她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取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她留校当了一年的辅导员,随后获得了到北大医院任选专业的权利。那个时候有“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但廖秦平却选择了又忙又累的妇产科。说起当时的选择,廖秦平的语调中透着坚定:“当初的选择一点也不盲目。第一,我母亲就是妇产科医生,我觉得自己选择妇产科就像是水到渠成。第二,我那时候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女性非常不受重视,地位很低,真的太悲哀了。”廖秦平继续说到,“实习的时候,我亲眼看到,一名农村妇女被诊断为癌症,当她的丈夫听说治疗费用后扭头就走。当时我们冲上去追问他,这名看上去淳朴的农村汉子说,‘家里实在没钱给她治病。再说了,我回去花几百块就能再娶个媳妇。可是给她治病要花一两千元,就算卖了房也不够’。”

  廖秦平从医近40年,她不仅是出色的妇产科临床医生,还是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更是学生眼中的好“妈妈”。廖秦平说目前她带过的博士就有70余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孩子们现在都是医院的主力了。”提起自己的学生,廖秦平的话语中充满了骄傲。

  “你看我的工作室布置得很温馨吧,我就是想让学生们来我这里都有回家的感觉。在工作中他们都喊我老师,私下里他们都叫我娘。”廖秦平曾经在北大带过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在北大医院临床、实验室干得都很不错。就在她拿到北大博士录取通知书时,她得知廖秦平来到了清华长庚医院,于是她放弃了北大,追随廖秦平来到了清华长庚医院,准备重新备考清华大学的博士。问到原因,她只说,廖秦平的人格魅力将她吸引了过来。“我觉得为人师者,传授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教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总对我的孩子们说,当一名好大夫,首先要做一名宽厚、认真的人。”廖秦平说。

  作为妇科专家,廖秦平的工作异常繁忙,但她总是努力抽出时间来帮助学生成长。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组织年轻的大夫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每次探讨她都会认真地为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向大家传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思路,这样的讨论总是在吃饭的间隙进行,于是有人戏谑,在妇科,医生们总是一边消化着物质食粮,一边吸收着精神食粮。每当学生们有进步,总能看到廖秦平发自内心的一笑,也许这是她最感欣慰的一点。

  女儿:自愿学医  娘是榜样

  中国人讲究传承,医生世家不少,但一家三代选择同一专业的却不多见。2001年,廖秦平的女儿吕涛考上了北医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北大医院妇产科实习,现在和廖秦平一样,是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的一名妇产科医生。说起女儿吕涛的选择,廖秦平笑着说:“她选择学医,进妇产科,都是自愿的,我可没逼她,也没拦着她。我也曾告诉她,妇产科很累。闺女告诉我没事,她的身体好着呢。”

  上了大学,吕涛有一段时间不回家了,在外租房住。廖秦平的学生偷偷问老师:“您是怎么把孩子伤了?”吕涛也对妈妈说过:“妈,我觉得自己的地位还不如你的学生,我不像你的孩子。”吕涛大学毕业,曾到北大医院妇产科实习。尽管当时在妈妈的手下,但母女俩的接触依然不多。

  女儿吕涛如今正在西藏行医。说起吕涛的现状,廖秦平脸上的骄傲难以掩饰。“这个孩子在家的时候总觉得她不行,现在去援藏了,我真是对她刮目相看。”廖秦平刚刚与女儿通了电话,女儿对她说:“以前在科里,遇到棘手的病人,我们一帮小大夫都看着妈妈。现在在西藏,手术台上一群人看着我。我心里也慌啊,就拼命回想,妈妈遇到这个问题是怎么做的。”

  在北京只是主治医师的吕涛,在西藏挂职当地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带着当地医生学腔镜手术。“前几天她救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病人出院后给她送了哈达。她每天又累又忙,经常晚上八九点钟还在手术台上。”廖秦平说,“这点倒是随我,当年我先生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病房虫’,说我老不回家。”

  吕涛曾对妈妈说,“在西藏可算体会到你们年轻时的医患关系”。在这一点上,廖秦平认为同样是一种传承。“上一代人真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医生和病人之间没有矛盾。晚上经常有人敲我们家窗户喊,‘秦大夫,有孩子要接生了’,我妈妈就急急忙忙跟着去。”

  如今,母女俩经常通电话,讨论问题,交流多了,廖秦平也深深感受到女儿的成长。她经常鼓励女儿,医生是要逼出来的,能处理疑难杂症才是好大夫。

  三代人的传承让廖秦平在妇产科领域的追求与付出无怨无悔。她说:“我们三代人的世界观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对社会、对病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假如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妇产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