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http://www.mdweekly.com.cn/paper/news.php?id=16713
发布时间:2020-10-15
有一天,我对儿子说:爸爸要办一个葬礼。
儿子说:老爸,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天天说死亡教育还不够,自己还要做。
我说:儿子,你想没想过,你现在上学,你所有的花销和人生的规划都是我在支撑你,假如有一天我突然得病,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你是不是要负责你妈妈、妹妹,还有爷爷奶奶的生活,你是不是要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
儿子呆呆地说:老爸,我是确实在想,确实让人很难过。
死亡教育 应从“他死”到“我死”
面对死亡,人有两种成长:一种是主动成长,一种被动成长。我们看到很多青壮年一旦罹患重病面临死亡,他的孩子还没成年,突然变得特别懂事,总是让人特别心疼,这是被动成长。而当孩子主动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就开始主动成长了。
如果我每年过一次忌日,儿子每年都想一想“我后面每年都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一旦有一天我真的去世,他会难过,但不会惶恐。
关于死亡,我们做生死教育的应该多谈,谈多了,可以降低习得性的对死亡的恐惧。
假如有一天,你要告别这个世界,你希望是什么样的?我想所有人都能说出,我希望在什么年龄,什么天气,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甚至谁来参加我的葬礼。但有几个人能实现?又为什么实现不了呢?
因为中华民族忌讳谈生死——我们说的是忌讳谈生死,是忌讳谈自己的生死。我们经常谈周围死亡事件,但我们谈的死亡全是第三人称,是“他死”。而真正的死亡教育,应该从“他死”到“我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深入内心,体味一个人,即将告别世界内心的感受。
医学不仅治愈 也让人生完满
我有一位患者,有很好的家庭教育,生命后期住进病房,他已经所有问题都看淡了,准备接受死亡的现实。有一天我去查房时,按常规处理完症状后,问他:我还有什么能帮助你的?他说,大夫,我能吃点东西吗?我说:你现在消化道有出血,最好不要吃。
他说:我都对治疗没有任何希望了,我都彻底放弃了,我就想吃东西。
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吃,您想吃什么?
他说:我想喝一杯冰拿铁。
我点头应允,他特别高兴。待他喝到那杯冰拿铁后,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虽然病情危重,他的表情一直是病怏怏的,但那种幸福感立刻就能看出来。
一位老患者曾对我说:路大夫,你知道为什么叫你白衣天使吗?是因为在我患病之后,在我最彷徨无助,困惑痛苦的时候,你们的出现,像阳光下的一个影子一样,给我一种温暖、抚慰、安全的感觉,除了温柔的白色,赋予你们任何一种颜色,都是多余的。
扪心自问,我虽然穿着白衣,天天被别人称为白衣天使,但“天使”工作却做得太少了。医学不光是科学,它有更多的内涵在里边。比如,传统医疗是把患者治好,而安宁疗护是让患者走得安详、顺心、平安——生命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你不要强行改变任何人的想法,只能在这个过程中调和、引导,让他完满,就已足够。(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疼痛科 路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