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6-17
5岁还尿床 是不是病
孩子5岁了还尿床是不是病?用不用看医生或进行治疗?这个问题很多家长还不是很清楚,谁小时候没“画过地图”呢?
但随着孩子神经逐渐发育成熟,多数孩子在3岁~4岁时就可以做到白天能够控制排尿,夜间睡整夜觉或在有尿时能感知尿意而醒来。如果5岁及以上的孩子还频繁尿床,就应该考虑为遗尿症了。
遗尿症就医率低
《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超过10%的5岁儿童依然会每月尿床,10岁以上儿童每月尿床的比率也达到了3%。
虽然遗尿的发生率如此之高,但遗尿儿童就医率却非常低。据统计10岁以下儿童遗尿症就医比率不足10%,10岁以上就医比率不足20%。因为仍有不少家长认为“尿床不是病”,“长大就好了”,也存在部分家长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而责备或打骂孩子。结果就是患儿因遗尿问题就诊于医疗专业人员之前往往会延误1年~3年。
遗尿危害不可小视
遗尿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神经、泌尿、内分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遗尿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资料显示,如果爸妈中有一人有遗尿史,孩子发生遗尿的几率约为44%;若爸妈皆有遗尿史,则遗传几率可高达75%。
因此,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千万不可责骂孩子。
遗尿不治疗,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包括影响孩子的睡眠和精力,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学习成绩下降;由于内裤经常潮湿容易受凉和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发生外阴炎和尿路感染的机会;遗尿主要还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
遗尿儿童多数自卑胆怯,不敢参加夏令营、游学等需要在外住宿的集体活动,并常有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遗尿也会扰乱患儿和家庭的睡眠节律,家长每晚都得想着给孩子换床单、洗澡、换衣等,生活质量受影响。
为什么会尿床
遗尿的病因较复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遗尿是由一些其他的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泌尿系统发育的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譬如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栓系综合征、脊膜膨出等,还有一些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腺扁桃体肥大所致睡眠呼吸障碍、便秘等都可以出现遗尿,这些都需到医院检查来排除。
但儿童遗尿中最为常见的还是原发性,尤其是原发性单纯性夜间遗尿症。它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夜间“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缺陷。正常人夜间ADH分泌增加使得夜间尿量相对白天明显减少,而遗尿患儿夜间ADH分泌减少,使得夜间产生尿液过多;(2)睡眠觉醒功能障碍。正常孩子膀胱满尿时会通过反射传至大脑促使起床排尿,但遗尿儿童即使膀胱满尿也很难从睡眠中被唤醒等;(3)膀胱功能障碍。如膀胱容量小,膀胱过度活动等。
帮助与鼓励
目前对儿童遗尿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基础治疗:主要调整作息习惯,鼓励患儿养成良好的排便排尿习惯、记录排尿日记,尿床取得进步时积极给予赞扬和奖励等。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一部分遗尿患儿的症状即可神奇般的自发缓解。(2)一线治疗:包括药物(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使用,可有效改善大部分遗尿症儿童的临床症状。(3)辅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等。经过正规治疗,多数孩子可以得到治愈。
娃有肾病 蛋白质该咋吃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其一系列表现起始于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临床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胆固醇血症,营养不良和感染等。
合理正确的日常饮食对于肾病的好转及康复十分重要。
肾病患者多提倡低蛋白饮食,但儿童正处于体、脑发育期,必须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量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因此,如何为肾病患儿准备一日三餐,经常让很多家长头疼。现实中确有不少家长对肾病患儿如何摄取蛋白质仍然存在盲区和误区。
乐乐是个5岁的胖胖男孩,半年前诊断的肾病。爸爸妈妈经营一家餐馆,忙的时候,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帮忙照顾。激素治疗后本来胃口就很好的乐乐饭量大增,尽管医生已告诫了家长要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可爷爷奶奶看着病中的孩子,想着尿中丢失了那么多蛋白,只担心营养不良,哪里还舍得限制,想着孩子能吃就让他吃吧,多吃点高蛋白食品也能补补营养。结果1个月内孩子体重长了4斤,尿蛋白也总是反复波动,病情控制不是很好。
文静秀气的佳佳今年7岁,5岁时得的肾病,激素治疗1年病情缓解,已经停药半年多。但一次感冒后肾病复发,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疗。因为孩子得肾病时间较长,佳佳妈妈对肾病也算比较了解熟悉,知道限制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因此对孩子的饮食非常关注。
佳佳的日常饮食基本以素为主,像鸡蛋、牛奶、猪肉、鱼等基本是无缘的,包括豆腐也很少吃。孩子非常乖巧懂事,知道妈妈都是一心为自己身体着想,所以孩子也从不主动缠着要吃的。虽然尿蛋白控制得不错,但长期下来孩子的个头、体重基本没长,而且体力明显减弱,瘦得一吹即倒。
蛋白质摄入量与肾病密切相关
一方面,肾病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灌注和高滤过,长期高蛋白饮食可使健存肾单位的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处于高压状态,同时摄入大量蛋白质也使尿蛋白增加,可以加速肾小球的硬化,导致肾功能下降。因此肾病患者的饮食多提倡低蛋白饮食。
另一方面,每日从尿里丢失大量蛋白质,若长期不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又必然会引起体内蛋白质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各种感染。而感染可导致肾病反复甚至加重,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肾病的病情恢复。
合理摄入蛋白质
肾病患儿每日蛋白质摄入总量一般以每日1.5g/kg~2.0g/kg体重为适度。如果患儿存在肾功能下降,需要进一步限制蛋白质。
肾病患儿应选择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奶制品、瘦肉、家禽和海产品、大豆和大豆制品。以往有观点认为,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不属于优质蛋白,不适合肾病患者,是不科学的。大豆蛋白的质与量均可与动物蛋白相媲美。大豆中氨基酸的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余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与全蛋白和猪肉接近。
而且大豆蛋白除了必需氨基酸,其所含有的多种非蛋白成分,例如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多肽有改善肾功能、延缓肾病进程的作用。因此肾病患者的饮食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食品应搭配食用,豆类食品的摄入可作为蛋白质摄入总量的一部分。另外,谷类和用谷类制作的食品,蔬菜等也含有少量蛋白质,属于低生物效价的蛋白质。
“尿床”宝贝如何管理生活
小朋友们结束了史上最长假期,这段时期里,“尿床”小宝贝们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一起看看家长来门诊的反馈。
@月月妈妈:孩子已经治疗大半年了,上学期间作息很规律,尿床症状也明显减轻。疫情期间每天晚上看电视、玩儿,不折腾到12点不肯睡觉。现在尿床次数又增加到一晚上1~2次了。
@可可爸爸:孩子最近跟着老人住,老人总担心疫情期间营养跟不上、抵抗力下降,睡觉前总给她加餐吃夜宵。这几个月经常尿床。
@佳佳妈妈:孩子治疗接近1年了,上学期间每天晚上写作业得写到11点多,尿床情况时好时坏。疫情期间没那么多作业了,我给她调整了一下,按时服药,晚上早睡,尿床明显有改善,最近经常能睡一整宿觉不尿床。
@琪琪爸爸:疫情期间孩子吃的药不够了,又不敢来医院,我们就把药每天晚上减量了吃,这样吃了几天后,药吃完了,就停药了。最近尿床次数有反复,这不赶紧再来找您来了么。
一场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其外。生活方式的主动或被动改变,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的“尿床”小朋友。
听着家长们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描述,我们需要反复提醒的就是对于遗尿症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睡眠习惯,是治疗遗尿症的基础保障,坚持规范化的治疗是原则。
在经过正规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的“尿床”小朋友,如果不继续做好生活管理,之前取得的成绩很可能会前功尽弃。疫情常态化后,各地陆续复工复学,人们刚适应的生活模式又将发生改变,无论从生活、心理上都要再次做出调整和适应。
对“尿床”的小朋友,尤其需要关注的就是“吃、喝、拉、撒、睡”,家长应指导孩子做好以下的日常生活管理,同时定期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整治疗,不可擅自调药或停药。
(1)饮食习惯:应避免辛辣刺激、含茶碱或咖啡因、各种添加剂的食物和饮料。晚餐宜早、清淡、少汤、少盐、少油,限高钙。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小时~3小时不应再进食。
(2)饮水习惯:保证白天足够的饮水量,全天80%以上的饮水量应在17点之前摄入。睡前2小时~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和水果。
(3)排尿习惯:规律排尿,睡前排空膀胱,不带纸尿裤,夜间家长不把尿。
(4)排便习惯: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积极治疗和改善便秘。
(5)睡眠习惯:提高夜间学习效率,尽早睡眠,睡前安静,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推荐学龄前儿童20点半前入睡,小学生21点前入睡,中学生21点半前入睡。
(6)记录排尿日记: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参与记录每天起床时间、吃饭、饮水、排便情况、夜间是否按时早睡、睡前是否控制饮水、夜间是否尿床等。对孩子的进步家长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孩子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文 /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儿科主任医师 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