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平台发表我院急诊科医师除夕值班手记

发布时间:2020-1-26

  作者: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急诊科  马士程

  2020年1月24日,除夕。一大早马路上空荡荡的,快递停运,外卖减少,路上人少,平日拥挤的地铁5号线也空了。我,一名要去值班的急诊科大夫,坐上开往天通苑方向的地铁,路上学习着新发布的诊治流程,更新对疾病的认识。这是我除夕一天的开始。

  在家里的时候,一刻不停地用手机刷着新型肺炎疫情的发展情况,了解来自各方的消息。

  担心,担心错过了领导召唤报名支援的信息,担心值发热肠道门诊的小伙伴体力不支,担心有新的预防治疗措施没有及时更新,担心因为自己没有宣传到位,家里人没有做好防护...

  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的是另一位同事,可能就是因为我报名晚,被排到了后面。总之要第一时间查看消息,求证确认。

  今年春节,我早早地跟同事换好了班:除夕值班,初一回老家,初五回来上班。奶奶每次打电话都数着日子,念叨着家人们给我准备了这样那样的好吃的。疫情暴发后,越是临近回家越是感到不安,心里不踏实,找领导和伙伴们商量,大家都让我放心回家,说科里有他们坐镇。但在家人的支持下,我还是退了票,可以踏实守在北京过年了。

  早上8点,交班、查房

  终于到科里了。交班时惊喜地发现,同事开元也退了票,主动要求回来加班,顶替去支援发热门诊的小光。还听说原先准备回家的同事们也不约而同地加入了退票大军,留守备战。这个时候大家都撑起来,就不会有人倒下。

  早晨查房。留在急诊过年的患者,病情和家里的情况都比较复杂,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的病情见好,家人急忙把老人接回家过年。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别劳累,也要注意适当活动;别吃太多,也得注意营养;孩子们感冒发烧的别靠近……希望他们能在家踏实过个好年。

  有的患者病情不允许出院。比如贫血又心衰的奶奶;因为肺病需要一直上呼吸机的爷爷;肿瘤全身转移又发烧的一家之主;还有脑出血后持续昏迷的小伙子……当了大夫才知道,人生有那么多无常和不得已,也更加珍惜当下。

  午饭时间

  中午准备放飞自我,暂停全素的“兔子饮食”,放纵地吃口炸鸡,喝几口快乐“肥宅水”。主任也加入了我们,讲他当年抗击“非典”的故事,不停嘱咐我们注意休息,别劳累,细数各种防护要点和流程,像极了不停唠叨着让我们穿秋裤的长辈。趁着大家吃午饭,人不太多,我推着紫外线灯到各个诊间消毒,拿着酒精纱布清洁门把手,这个时候,防护细节很重要。到诊间的时候,发现勤劳的敏敏已经把诊间擦得一尘不染,真是优秀的卫生委员!

  在团圆的节日里,急诊患者“少而精”——数量下降,病情较危重。

  没过多久,来了一位老奶奶,有关节炎和肺病,失眠、食欲下降1个月,今天感觉加重,家属推着来看病。奶奶双手严重变形,平常也未规范吃药控制,心肺功能逐渐被类风湿侵害,主要器官都功能不好,长期累积下来的病症已无法逆转,只能是对症治疗。考虑到最近奶奶饮食很差,给她补点液体缓解部分症状。面对这样的病患,总有种有力气无处使的感觉。交流、沟通、临床宣教可能更适合她吧。

  下午2点,巡视患者

  一位以“胸闷伴咯血”就诊的年轻小伙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面色看起来不太好。经询问得知,近半年瘦掉60斤,面色晦暗,食欲差,尿少,咯血,肾功能衰竭。我脑中浮现的都不是好病,但是他本人却异常平静,似乎那些不好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一线敏敏反复告知,也找了各科大夫一起来商讨下一步方案,但他只是同意进行初步检查,要求开点口服药就走了。他没有医保,年根儿下由父亲陪着来看病,看他欲言又止,我没继续追问。我只是在这一个节点遇到他,如何能评价他的决策呢,或许患者是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后进行了“最适”选择。

  这个小伙子刚离开没多久,来了一位休克的奶奶,平时血压有140 mmHg,这次只有80 mmHg,心率还不快。事出反常必有妖。原来,奶奶长年糖尿病没有控制,结果细菌在高血糖的滋润下在肝脏给自己盖了个“单间”(肝脓肿),以此作为“堡垒”胡作非为。今天早晨因为寒颤,奶奶又自行多吃了降压药。血压低,血糖高。奶奶精神倒是不错,每次问她病情,她都一脸慈祥、笑眯眯地握着我的手,不紧不慢地诉说。奶奶的女儿也很随和,虽然都带着口罩,但从眼神里能够看到和善与信任。

  旁边一位脑梗患者又突发抽搐,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不停颤抖,脸都憋紫了。护士们立即到床边给他吸氧,放口咽气道避免舌后缀影响呼吸,取镇静药控制抽搐。家属急得大喊大叫围在患者旁边。我们只能让家属立即离开抢救区。药用上没多久,患者不抽了,清醒过来。

  我看到旁边的奶奶紧闭双眼,皱着眉,连忙过去说,奶奶别怕,那个患者已经醒过来了,咱们不是一个病,咱们血压好一些就可以出抢救室啦。奶奶睁开眼,眼睛微笑着说,“嗯,我不怕。”此时ICU也备好床,可以给奶奶办住院了,终于不用在抢救室受惊吓了。我很开心,办好手续准备送奶奶住院。

  下午5点,小光来接班了

  小光来接班了,就是他抢在我前面报名参加了支援发热门诊的第一梯队。他刚值完那里的班,心疼我们放弃了休息来替他的班,就决定自己回来上夜班。我们看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在家好好休息,我们上班,现在不能累着。”结果他也同样的一句,“我还想来替你呢!”最后的结果是,晚上我跟小光一起搭班。

  想想近期大家在科室微信群里彼此关心争抢值班的情景,内心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同事呢!这还不是个例。在当前全国抗击肺炎疫情的环境下,大家互相照顾支持,很暖心!

图为本文作者马士程(右二)与科室小伙伴合影

  晚上7点,送来一位猝死患者

  120和警察直接送进来一位在路边发现的猝死患者。只知道倒在路边,不知道倒了多久,身份不明,联系不到家属。“三无人员”,赶紧抢救!一位护士立即启动“三无人员”救治报告流程。

  抢救要胸外按压、用药、抽血,冬天厚重的衣服极其碍事儿。小光医师保护着气道,我掀开衣服进行胸外按压,让护士们连接监护、剪衣服、扎输液、抽血、叫总值班。护士们步伐带着小跑,忙而不乱。警察在旁边用执法记录仪记下抢救的过程。

  忙乱中,抢救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我看着血气等结果,脑子里飞快地过了一遍可能的致死病因。快速推来超声机,在按压的同时尽可能地看主要脏器有没有问题,感觉自己像个神探。可惜现实很残酷,我只能排除一些临床问题,但同时又引发思考了很多临床问题。最终,奇迹没有发生,家属也一直没找到。三线婷姐跟总值班一起宣告这个生命的离去。

  我想,自己至少还能站在旁边抢救。不管这除夕是怎么过的,都该珍惜。

  晚上10点,抢救,但插管困难

  好不容易找个空隙去喝口水,还没开始感慨惆怅,就接到护士大莹子的电话,“脑出血,脑疝,低氧。”大莹子的呼叫总是那么清楚明白。我叫上小光一路跑过去。给这样的患者插管,不管多熟练,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患者失去意识的躁狂,用药后又是怕人的沉静。再看患者体态,心里就咯噔一下。下巴好小,胖嘟嘟的脸,厚重的双下巴,高调的喘息声,这些都是难度很高的气管插管体征,还耗体力。还好我晚上多吃了一点,先看看有没有力气把氧气给他吹上去,改善供氧。

  我们4个人配合,我双手按着面罩,小光和呼吸治疗师交替抬着下颌,旁边的护士捏皮球人工呼吸。不一会我后背就汗湿了。好在氧合指标能上来。可视喉镜就位,镇静后使用肌松剂,之前带着高调的喘鸣立即停止。我很紧张,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了,因为这时候对操作的要求是快速准确,可他是困难气道啊!

  得立即暴露声门!可惜口腔太小了,只容得下喉镜,气管插管难以就位,婷姐也没能尝试成功。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边捏着皮球人工呼吸维持氧合,一边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同时换个小号的气管插管,终于送到了声门旁,气囊也过了声门。终于成功了!对于困难气道,这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随后,我从患者床头密密麻麻的管线缝隙中小心翼翼地钻出来,站起来,穿着粗气,发现自己全身都在颤抖。好在有惊无险。

  这是一篇流水账一样的日记,都是急诊值班的真实记录。短时间内,医生需要一边操作,一边进行大量快速思考。回想起来,跟患者生命相关的一切都被潜意识地放大,而自己能记起的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紧张感,不是不知所措的慌乱,而是争分夺秒准确快速施救的那种紧张。对患者的抢救有点像大型团队直播,既需要演员演技,也需要彼此配合。是不能留有遗憾的艺术。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忍不住把当时抢救的场景一遍又一遍地复盘,不断地问自己,还能再改进一点吗?哪怕一点点。

  过年了,希望大家百毒不侵,平安顺遂。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