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他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将他的诞辰日7月28日定为每年的“世界肝炎日”。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提到肝炎,我们知道有甲肝、乙肝;其实肝炎病毒家族有五兄弟:甲肝、乙肝、丙肝、丁肝、以及戊肝!它们都属于同一家族,都能对人体的肝脏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损伤。戊型肝炎病毒由于是最后一个被我们发现感染人类后会导致我们肝炎的病毒,是目前我们最陌生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往往也最易被忽视。但它一直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是目前最容易感染我们的肝炎病毒,在我国戊肝的发病率已远超甲肝,致死率是甲肝的10倍。因此我们称戊型肝炎是被忽视的肝脏杀手。
一、戊型肝炎是如何传染给我们的?
炎炎夏日,到大排档点几串烧烤、吃点儿海鲜、喝几罐啤酒,是不少小伙伴的夜宵“首选”。但是,如果吃了没有烤熟的海鲜或肉类,就有可能被传染戊肝。因为,戊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换言之,就是吃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
猪被认为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自然宿主,目前,世界各地均有从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肝中检测到戊肝病毒的报道。另外,贝壳类海鲜的腮吸水后,会把水中的病毒过滤并留在体内。
生食或进食未熟透的含戊肝病毒的动物内脏,以及毛蚶、花蛤等贝壳类海产品,常常引起戊肝的散发。此外,用菜板既切海鲜又切熟食,菜板纹理内隐藏的病菌感染熟食,也会造成病毒传播。
一旦水被病毒污染,生饮后,也有感染的可能。比如,洪水过后,容易导致戊肝暴发流行。
另外,与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水杯等)、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植,均可感染戊肝。孕妇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也可将戊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二、感染戊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戊型肝炎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青壮年人群感染戊肝后,病情不会很严重,约2/3的感染者无明显不适或临床表现轻微,肝功能提示转氨酶等肝酶轻度异常,不易被发现。
5%~30%的戊肝感染者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全身不适、轻度发热、恶心、偶有呕吐,进入黄疸期后,会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等,患者常因此而就诊。个别患者的黄疸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以上,甚至超过半年。
三、哪些人群更应重视预防戊型肝炎?
戊肝有八大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防范
1、基础肝病人群(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
2、育龄期女性
3、老年人
4、经常在外就餐者
5、集体生活人员,如学生
6、食品相关从业者
7、畜牧及海产品养殖人员
8、出国留学、旅游及务工人员
四、怎样把戊型肝炎“拒之门外”?
戊型肝炎是可防可治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
餐饮场所要做好餐具消毒,菜板生熟分开,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做好体检,一旦发现戊肝患者,需待患者痊愈后再返岗。
接种疫苗是预防戊肝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由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戊型肝炎疫苗已上市,疫苗16岁以上人群可以按照0-1-6个月接种三针。大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显示,戊型肝炎疫苗对于戊型肝炎的保护非常高,一年的保护率可达到100%,大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保护可以达到30年,同时该疫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