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负责将讯息传递到大脑,让大脑做出反应和学习。对于特殊儿童,更多的感官知觉输入更是相当重要的,宝贝们需要通过视、听、嗅、味、触、动等不同的学习通道输入信息,传递到大脑,再做出适当的反应。
以下就不同的感觉输入方式,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可以在家中进行的活动。
一、听觉刺激小游戏
1、在不同的位置摇动摇铃/铃铛,看宝宝的反应;也可以直接将铃铛串成一串,挂在宝宝的手上、脚上,看他会不会尝试举手、抬脚想办法发出声音。同时,可以让宝宝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并加强手眼协调、头部控制及核心控制能力。
2、放音乐、儿歌给宝宝听,或是利用一些家里的东西作为乐器,藉由简单的克难乐器{克难乐器也就是平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回收资源,例如洗衣板、水管、玻璃杯、木棒纸箱、药罐、汤勺等,使这些资源变化成任何想象的乐器,按照演奏的技巧进行分类,拍、摇、敲、弹、吹、拉……并配合音乐进行实际演奏。},带着孩子的手跟着节奏发出声音。
3、听声音找乐器。准备两到三种乐器放置在孩子正前方,妈妈也有另一组同样的乐器,坐在孩子后方。摇晃其中一种乐器,孩子要听出是哪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找出同样的乐器摇晃。熟悉之后,妈妈可以做出不同节奏,孩子也尝试跟着妈妈做出该节奏。
4、听声音找图案,家长录下生活中孩子常听的声音,自行拍照制作图片,让孩子从一两样声音开始练习,听到声音找出该声音的图片,再渐进增加不同声音;之后可以拿掉图片,让孩子听到声音就能说出该声音的物品。
️二、视觉刺激小游戏
1、利用发光的玩具进行追视,如移动的火车,或是会发光的球等,增加孩子学习注意力及乐趣。
2、玩灯光躲猫猫游戏,利用手电筒给予适时视觉反应或是追视能力刺激。可以把手电筒拿出来一开一关(先从孩子前方出现,在到右前方、左前方,最后再移到右后方、左后方),让孩子用手拍打墙壁上投射出的亮光,或是躺着靠近墙壁,用脚去踏墙壁上的亮光;也可以将光线直接投射在地面上,让孩子比赛谁先踏上该亮光(或是用手膝/手足四爬方式进行,比赛谁先用手/膝/脚拍打该亮光),则给予鼓励。
3、利用各式的荧光棒,在灯光微暗或全暗空间中,跟孩子玩荧光棒游戏。如果孩子怕黑,可以留一盏小灯或带孩子的手去关灯,以减少恐惧感。
4、在手电筒投射下玩影子游戏,将不同物品经过投影后,猜猜这是什么。将手电筒加上不同颜色的纸,又有不同的效果。
5、让孩子在背景复杂的图案中,寻找他喜欢的物品,如葡萄干,增加孩子视觉搜寻及手眼协调能力。
6、准备一些背景简单且脸部轮廓清楚的家人照片,让孩子学习找出自己或熟悉人的照片。
7、钓瓶:用长为30米的木棍,一端拴一根长为30厘米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段4厘米的小木棒,在一定距离外钓起位于身体大约5厘米处竖立的矿泉水瓶,在一定时间内钓得越多越好。
注意:对于癫痫的孩子,要避免使用闪烁或变换太快的灯光。
三、味觉与嗅觉刺激小游戏
1、将干果拼盘(开心果、杏仁、榛子)和水果拼盘(草莓、葡萄、橘子)放在桌子上,引导孩子分类品尝,并说出味道和名称。也可以让孩子戴上眼罩,由家长任取一种干果或水果,放入孩子口中。等孩子品尝后,让他说出干果或水果的名称以及类别,如:“我吃的是橘子,橘子是水果。”
2、准备鹌鹑蛋、鸡蛋、咸鸭蛋各一个,分别放在3个盘中,向孩子介绍每种蛋的名称。然后分别剥开3种蛋让孩子品尝,感知蛋的味道。最后把3种蛋切块并混放在一个盘子中,让孩子任取一块品尝,品尝后让孩子说出蛋的名称。
3、准备小碗、小勺,在里面分别放入白醋、白糖水、盐水、白开水等相同颜色而不同味道的液体,加水稀释后和孩子一起闻和品尝这些液体。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味觉相对更为敏锐,所以液体的浓度要在大人刚刚能品尝出来就行,然后让孩子尝试各种味道并记住它们。
4、味道和图片的配对,让孩子尝试不同味道时,也要找出该食物的图片,如果可以直接说出该味道名称更好。慢慢的,再让孩子作味道的辨识、配对;嗅觉亦同。
四、触觉刺激小游戏
触觉刺激是儿童接收最频繁的、分布最广的感觉信息,它能够帮助儿童的神经系统进行整体感觉的统合,促进感觉认知、感觉运动的发展。在生活中,儿童有很多机会感受触觉刺激,如洗漱、吹风、晒太阳、玩水、玩沙等。
在日常生活中,毛巾、毛刷等粗糙物品都是很好的触觉训练用具。当儿童洗完澡时,家长可以用一个大浴巾将儿童全身都包裹起来,然后让他在浴巾中不断滚动,也可以用毛刷或梳子轻轻梳儿童的头部,加强头皮刺激,或者轻刷儿童的大腿部及脚底,这也能起到很好的触觉刺激作用。这种训练对儿童全身各处都能产生温和的触觉刺激,而且触觉压力不会太大,所以大部分儿童都比较喜欢这种感觉,甚至触觉敏感的儿童也不会排斥这种训练。
另外,吹风机也是一个可以很好的用具。家长可以用吹风机的热风或冷风集中吹儿童触觉敏感的部位,这比吹自然风的效果还要好。因为吹风机造成的触觉非常特殊,所以大部分儿童刚开始都会觉得很有趣,比较乐于接受。这种训练对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的儿童都能带来帮助,长期使用更可以培养儿童抑制轻微刺激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发展。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可能比较排斥儿童玩水。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玩水对触觉敏感的儿童很有好处。当儿童玩水时,水会对儿童的身体皮肤造成一种良好的触觉刺激,能够帮助儿童强化相应部位的触觉感应能力,减轻触觉敏感的问题。
下面为家长们推荐一些触觉刺激小游戏:
1、拿一些不同材质的东西或衣物,提供给孩子摸。先告知孩子:「要给你摸粗粗的布。」拉着孩子的手去摸东西时,同时告知孩子:「这是粗粗的感觉,粗粗的。」让孩子经由触觉与听觉刺激做链接,做感觉记忆的输入。
2、与孩子玩化妆游戏。如洗澡时,一边将肥皂泡泡抹在孩子脸上、手上或身体的不同位置上,一边帮孩子作全身按摩,或泼水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上;洗完澡后使用宝宝护肤霜涂在孩子身上,也带着孩子自己涂,或帮爸爸妈妈涂抹。
3、在安全的状况下,带着孩子去触碰不同温度、形状、质感的物品。可准备两组一样的物品;其中一组放进神秘箱中,一组妈妈拿着。妈妈先拿出其中一样物品作为视觉提示,让孩子伸手找出跟妈妈一样的物品,之后妈妈直接命名,在没有提示下让孩子找出指定的物品。
4、让孩子以双手涂抹面粉、广告颜料、黏土、沙子、豆子、糨糊等不同质感的物品,甚至双脚光足走在毯子、地板上;也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个触觉箱,内置大小不一的豆子、沙子等,让孩子直接双脚踏在上面,如果孩子刚开始会怕,可以先穿着袜子进行。
5、跟孩子玩贴贴纸或胶带,配合认识身体器官,将贴纸或一小段胶带互贴在孩子及家长身上。
6、将孩子裹在毛毯或厚重的被子中,像包春卷般慢慢的从一端裹到另一端,并进行重压。
触觉是孩子探索周遭环境的开始,除了以上的活动外,就是让孩子多用手操作,这样才能整合触觉及视觉的发展,为认知奠定基础。
五、促进平衡感小游戏
1、高又高、爬又爬:家长坐着将腿竖成斜坡,让宝宝从家长的大腿处往下滑,再鼓励宝宝自己爬上来继续滑。可以加强宝宝高爬、核心控制及平衡的能力。
孩子出生后28天内就具有爬行反射,家长要让孩子每天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再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孩子就可以出现向前爬的趋势。等孩子真正学会爬后再让其充分爬行。
2、坐飞机、起降机:家长仰躺,弯曲双膝,让宝宝趴在家长的小腿上、面朝家长。家长一边用双手及小腿将宝宝抬高,一边说:“飞机起飞了,飞机起飞了。”
3、拍打气球:用绳子垂吊数个气球在半空中,高度适当,要保持在宝宝伸手可以触及的20厘米以内。让宝宝从地上跳起来,用手来触碰和拍打气球。不能站立的宝宝,可以采取跪坐到双膝跪立的姿势。此游戏目的是通过仰头的动作,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能力。
六、强化前庭功能的游戏
1、摇摇船:这个游戏可以强化脊髓神经、四肢和大肌肉的协调运作能力。
①家长和孩子双脚互相抵着面对面坐下,并且要手拉着手伸直。当宝宝躺下时,家长要坐着;当家长躺下时,宝宝要坐着。根据宝贝的体力交替做20次左右这样的游戏。
②孩子背朝着家长坐下,然后双脚夹住大人腰部,这时候双手慢慢向后伸直。家长可以轻轻地拉住孩子的手,将他的身体拉成反弓形,再缓慢地放下。这样连续做20次左右。
2、骑马:此游戏可以强化前庭觉,使其正确地传达感觉信息,增强学习能力。
①家长趴在地上装成马,让宝宝双手抱住其脖子,双脚夹住家长的腰部,然后家长慢慢地爬行。②宝宝坐在家长的背上,家长学马将双手向上举高,宝宝这时要牢牢抓住家长的颈部以适应摇动。③让宝宝模仿马的动作爬行,家长引导宝宝抬高头部学马的叫声。
在做以上这些游戏时,家长要注意安全,避免孩子摔下来发生意外。
3、拖拖拉拉:用几个大枕头排成一列,让宝宝在上面自由爬动。此游戏能够强化前庭神经,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侧着踢球:将皮球用绳子悬吊在半空中,然后让孩子仰躺着抬高脚踢动小皮球,也可以让孩子跳起来用双手击打小皮球。
七、强化本体感觉的游戏
1、抓手指头:①准备一个较大的空纸箱,将首尾两面打开。然后家长与孩子分别从纸箱的一面将手伸进去,并用同一根手指互相触碰,观察孩子的反应是否正确、灵敏。
②也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放在箱子内,然后让孩子闭着眼睛触摸,并判断是什么玩具。
此游戏能强化末梢神经的敏感度,建立更细层次的本体感。
2、垫上转身:①让孩子坐在垫子上,家长固定住孩子的脚,然后让他的头部、手、脚、腰等部位左右转动。若是头部紧张度反应度较低,就要注意协调各部位肌肉的同时收缩能力。
②让孩子在垫子上进行翻滚动作,这可以强化颈部控制力和全身肌肉的掌握,有助于本体感觉的发展。
3、飞机起飞:把孩子举到家长肩膀上坐稳,并左右摇晃。同时让孩子抬高头部,收缩胸部和四肢,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
4、大海里的鱼儿:准备一条能遮住孩子全身的轻薄毛巾,然后让孩子仰躺在地板或垫子上,用毛巾在孩子正上方用力扇动出波浪形状。这样孩子能体验忽明忽暗的视觉刺激,而且扇动带起的风也会给孩子全身带来触觉体验,强化本体感觉。也可以同时让孩子抱着毛绒玩具,这样能更加强化孩子的触觉体验和肌肉反应。
5、过山洞:①准备两个一样的凳子,然后用一块木板搭在两个凳子中间,可以对木板高度进行多次变换。让孩子俯卧或仰躺着从木板下面钻过去。②调整木板高度,让孩子趴或躺在小滑板上,慢慢地从木板下面滑行过去。③让孩子携带一些玩具、球类物品从木板下面钻过去。此游戏可以强化身体灵活度、丰富运动企划能力、健全本体感觉。
6、学做家务:适当地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培养其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以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意愿,所以家长要抓住这个契机,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小做得不够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机会。
7、踢口袋:先用绳子的一端将布口袋拴上,然后让孩子拿着绳的另一端用脚的里侧去踢垂下的口袋。接着再换另一只脚去踢,再双脚交替着去踢,反复练习多次。
在与孩子进行游戏与不同的感官学习时,家长们要考虑到孩子的头部及躯干的控制状况,让孩子能在最适当的姿势下进行活动。另外,如果孩子有癫痫状况,在不同的感觉输入下,则要较为缓和,甚至避免,这是在活动中须要特别注意的。
不仅是年幼或多重重度障碍的孩子,需要善用多感官的学习,视觉障碍的孩子,除了善用剩余的视力外,还要借助触觉及听觉来探索环境;听觉障碍的孩子则需要大量的视觉提示;其他像是自閉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发展迟缓及学习障碍的孩子,在了解孩子的个别需求后,善用视觉、听觉等学习通路,对孩子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亲爱哒家长朋友们,在正式操作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宝贝的个别需求,从而提供不同感官的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与孩子玩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