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患者说“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石头上,坐下就会缓解疼痛”来形容这种疼痛。
足部疼痛是成年人常见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轻微的足部疾病。一项研究分析发现24%的研究对象都曾经频发足痛,该项分析纳入了31项研究,共75505例参与者[1]。拇指外翻、胼胝、鸡眼、足底筋膜炎、足部畸形等等问题在成年人足部疼痛中较常见,运动员、肥胖、女性等人群又是发生足部疼痛风险较高的人群。研究发现,年龄可能是引起足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纵弓的高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减低,而年龄较大的患者频发前足损伤提示横弓也有这种现象。
足部作为人体的支撑站立平台,在步态中吸收着地面的冲击力,并在行走和跑步时作为蹬离地面的可屈杠杆。按照解剖结构分可分为前足、中足、后足三个部分。
多数足痛只累及前足、中足、后足3个解剖区域中的一个,在足部疼痛中前足痛最为常见,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
前足疼痛最为常见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包括拇外翻、拇指僵硬、人工草皮趾等,第一跖趾关节是足部内侧柱的关键结构,使足部能在步态周期中有效地足趾蹬地。另一种常见的区域发生第二、三跖骨干下的区域,很多人尤其女性随着年龄增加会这个区域发生足部疼痛并有胼胝,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会通过修脚把胼胝修薄,可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胼胝又增厚,患者常说“感觉鞋子里面有石子,或像是袜子打褶”这种导致跖骨周围疼痛,被称为前足跖痛症。其原因归于由跖骨头形成的横弓部分或完全塌陷。
常见引起跖痛症包括:
1、生物力学不良:女性妊娠期会发生和激素变化有关的韧带松弛。很多人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纵弓和横弓塌陷。
2、足部解剖结构异常:(1)第二和第三跖骨头是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最常见的跖痛症相关解剖异常是第一跖骨过短或第二跖骨过长。(2)跖骨长度正常,扁平足或者高弓足等足弓改变往往也会引起跖痛。
足部矫形器对跖骨和足弓支撑的一个力的转移,以增加中足支撑力,从而减少在跖骨和足跟的负荷,使足底压力负荷在整个站立阶段均匀分布,从而减少跖骨头疼痛,增加患者行走能力,降低与前足疼痛相关的活动减少和跌倒的风险[2]。
病例分享
患者60岁女性右脚第二跖骨头处疼痛,在第二、三跖骨头处有胼胝,负重行走时疼痛加重,休息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8分,足底压力显示患者双足扁平足,双足横弓塌陷,重心偏右足,根据患者情况给与足部矫形器患者佩戴两周后随访患者自述行走时疼痛减轻,VAS评分3分。
参考文献:
[1]Thomas MJ, Roddy E, Zhang W,et al. The population prevalence of foot and ankle pain in middle and old age: a systematic review. Pain 2011;152:2870
[2]Chang BC, Liu DH, Chang JL, et al. Plantar pressure analysis of accommodative insole in older people with metatarsalgia.Gait Posture 2014:3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