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柳叶刀》杂志新鲜出炉,公布了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GBD)的很多数据。该专题有六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近年来人类健康问题,包括全球死亡率,死因,疾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不同疾病折损寿命年数,生活中健康危险因素等等。其中最引人关注要数不同疾病的折损年数,也就是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
2016年,导致YLDs最高的10大病因为:腰痛,偏头痛,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缺铁性贫血,重度抑郁症,颈痛,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糖尿病,焦虑症,跌倒。在中国,导致YLDs最高的Top10原因为:颈痛,腰痛,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重度抑郁症,偏头痛,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分裂症,骨关节炎。由此可见,慢性肌肉骨骼疾病对于寿命的影响意义非凡。[1]
一、什么是慢性肌肉骨骼疾病
疼痛是人类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种类繁多,但其中影响人数最多的是肌肉骨骼疼痛。 除了急性损伤外,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疾病也十分常见,它是一类以超过3个月的肌肉骨骼疼痛为表现的慢性疾病,包括常见的慢性颈、肩痛、腰背痛,纤维肌痛以及肌肉筋膜痛,关节痛等。
慢性肌肉骨骼疾病常由肌肉关节的过度使用,不正确的姿势,以及久坐不动引起。 因此,电脑工作者、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长期重复某种动作的人群都是该疾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不但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易患人群也不断扩大。正如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专家 Lars Arendt-Nielsen所 说:“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经受着肌肉骨骼疾病”。[2]
二、如何治疗及预防慢性肌肉骨骼疾病
针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治疗主要以抗炎为主,然而其治疗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并不能短期内危及生命,但长期处于疼痛的状态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工作状态。久而久之,精神抑郁的发生风险也不断增加。一方面,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治疗却并不理想。两者的不平衡导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问题更加凸显。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大都与久坐不动,肌肉过度使用,以及缺乏运动有关。因此,运动疗法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中的治疗作用值得研究。近年来,随着对运动促进机体健康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发现,运动干预在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有着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运用运动干预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3]
2007年,美国医学学会联合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运动是良医”,旨在将运动的健康效益融入美国的医疗健康体系之中。此后,“运动是良医”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倡导。但是,慢性肌肉骨骼疾病的运动训练是需要有针对性的目标,具体去判断锻炼哪块肌肉的力量,降低哪块肌肉的紧张度都是建立在要在详细的检查评估的基础上,而不是大而全的去盲目锻炼,因为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症状较重的患者最好是在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之下进行锻炼。[4]
图为康复训练示范
就拿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为例,大家都熟悉的锻炼动作是小燕飞。小燕飞就不适合脊柱前凸的患者,脊椎前凸是腰椎弯曲弧度过大,且骨盆过度前倾的状况。身体的重量负荷会从强壮、宽大、具有支撑性的椎体,转移至脊椎较脆弱的弓形部位,同时棘突彼此间的距离也会更近,这会使神经穿过的椎孔变窄,长期以往会对腰区的神经根产生压力,从而引发疼痛。我们认为这种腰椎前凸的体态下,本身下背部竖脊肌就一直处于短缩紧张的状态,若在做燕飞等过分强化下背部肌肉的运动,会使腰椎曲度变得更大,腰椎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椎管狭窄等各种损伤。因此,应该重点强化使骨盆后倾的肌肉群,伸展竖脊肌等使骨盆前倾的肌肉群。所以这类人群不建议练习燕飞的动作。
而相反,相对于正常位置,平背的人腰椎前凸的角度变小,这类人群正好与腰椎前凸人群的特点相反,因此,建议伸展使骨盆后倾的肌肉群,强化竖脊肌等使骨盆前倾的肌肉群。所以平背的人要多做燕飞的动作。
目前,除了急性期的理疗消炎和科学的自主训练外,康复医学领域还可以通过矫形器来矫正错误的体形,包括矫形鞋垫,脊柱侧弯矫形器等等; 通过有效的器械训练增强训练强度,提高训练精确度,如我们科引进的Huber-360训练仪在平衡训练方面展现了它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根据患者的个性化功能障碍,调整训练参数,如运动方向、角度及强度,提高了训练效率。
图为穿戴矫形鞋垫后下肢力线的变化
鞋垫及其示意图 图为矫形
图为Huber-360训练示范
此外,我们科有最新的PRP(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技术,利用血小板包含并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起到修复软骨细胞,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慢性肌肉骨骼肌肉疾病的防治刻不容缓,因为其不仅关系到短期内身心的愉悦,还会长期影响健康,折损寿命。通过科学的运动加合理的治疗,愿康复医学能为您减轻痛苦,带来健康。
图为PRP注射示范
参考文献
[1] Lancet 2017; 390: 1211–59
[2] 高鸿辉. 复合运动对下腰痛患者康复的干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2): 71-73.
[3] 何健民,周丽波,李静先等. 办公室职员与电脑操作相关动作的人类工效学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18(2):80-84.
[4] Yoo JH, Choi IH ,Cho TJ, et al. Development of tibiofemoral angle in Korean children[J]. J Korean Med Sci,2008,23(4):71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