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康复科的“元老”之一,陈固稳也是一名资深的治疗师,从认识他开始,人如其名,总给人一种放松和信任的感觉。这种与生俱来的可以被信任和交付的感受,在康复工作中得到了很好地效果,赢得大家对他的工作的支持。熟悉他的同事和病人,都亲切地叫他一声,陈老师。
佩佩,在陈老师治疗工作中只是一个普通病人,对于她而言,却又是最忧郁最纠结的一个。佩佩,一个青春烂漫的27岁女孩,车祸致骶骨骨折,因损伤部位特殊性,无法支具固定,自受伤起的她只能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甚至不能坐起,她每天紧迫的抓住医生的手就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下地走路,当被告知手术后需要完全卧床3个月时,她惊呆了。从此以后话也不说,饭也不吃,每天盯着头顶的那一方天花板。陈老师第一眼看到她是手术后3周,这是一个神情忧郁,情绪低落、肌肉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女孩,家属强撑着通红的眼睛,夜以继日看护,心底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茫然展露无疑。对于此,在规范的检查后,陈老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有了很好的把握,然后用非常轻松和肯定的语调,来开导这个忧郁的女孩,在陈老师的治疗理念中,病人积极的心态要胜过很多良药。这也是陈老师一直坚持的观点。积极的情绪开导,信心的重建是康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然后,在完美地对疾病的禁忌理解后,最大化的利用身体的潜力,不拘泥于单一的治疗方案,是陈老师的工作特点。陈老师发现患者之所以不能坐起,是因为坐位可能会造成骨折术后部位的移位和骨折不愈合。如何在保证腰骶段脊柱稳定性不变,还能安全坐起是功能改善的关键。一改常见的起床方式,陈老师让患者俯卧在升高的治疗床上,保护着慢慢把腿滑下去,在不经过坐位,而从卧位直接转换为立位的。站起了起来!当佩佩在辅助下站起来的那一瞬间,她慢慢睁开眼睛,一面的不可思议表情,两行热泪奔流而出“我终于又可以站起来了!”陈老师说“晕不晕?来握紧我的手,我扶着你,走两步” “什么?我还能走!”“是的,不会疼的,相信我!”佩佩用尽全力拉着陈老师的双手向前迈了两步,奇迹重现,治疗室里又一次沸腾了!然后通过几天的康复训练,病人已经能在开始监督下独立行走了。这样的蜕变,每天都在康复科里上映。
陈老师,身材不高大,话语不多,却能在关键的问题上达到一语中的。他的话总是不多,向患者解释动作交待病情,他用他那标准的男低音言简意赅的表达,具有天生的疗愈作用,“像我这样做”“慢慢来,比昨天好很多了”。示范的动作标准,三言两语就把动作的关键点讲清楚,既简单又有效,使病人在家也能很好地进行自我锻炼。陈老师专注于骨科康复和慢性疼痛康复,并对淋巴水肿和神经康复都非常熟练。在康复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能采取非常有效的方法,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陈老师在工作中不断钻研的成果。他是被病人指定治疗师次数最多的,也是收到表扬信最多的治疗师,即使在知名医院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严重合并症的残疾病人,在他的治疗中,功能慢慢恢复也成为了可能。
陈老师,每天除了完成康复治疗工作以外,学生的带教和对自我的知识完善与提高也毫不松懈。积极备课,将平时的积累传授于学生,参与治疗师培训考核,积极向科室微信公众号投稿。陈老师,一个普通的治疗师,在他的心中,康复治疗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在为此而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他这个年龄的人中的一个愿望。陈老师说,康复治疗开始于我们出生的年代,选择了这样的事业,我们就要让我们跟着它成长,并一起见证它的成长。刚刚结束一天康复治疗工作,陈老师周围还围着一帮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在他们中播下一颗康复的种子,开拓他们的视野,在实践中成长,从书本中提升。
一个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却以自身性格淳朴、为人宽厚、技术精湛,影响了周围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