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专科部 - 康复医学科 - 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后 肌肉痉挛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肌肉痉挛(muscle spasticity)是脊髓损伤(SCI)患者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SCI患者12%~37%患有痉挛,40%的患者因为痉挛而影响康复治疗的实施,其中超过25%以上系严重的痉挛。脊髓损伤患者通常都会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不自主收缩,即发生肌肉痉挛的现象。这种肌肉痉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出现局部疼痛、抽搐、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严重可导致关节挛缩、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失禁等。肌肉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是一种由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痉挛的速度依赖是指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肌肉痉挛的程度也增高。

  影响肌张力增高的因素:

  ·  体位和肢体位置与牵张反射的相互作用,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

  ·  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 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

  ·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 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受压及挛缩等。

  · 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发热、感染、代谢或电解质紊乱。

  · 药物、环境温度等。

  肌肉痉挛一般在脊髓损伤后3~6周开始发生,6~12个月达到高峰,对患者的影响: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强者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影响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

  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治疗

  去除诱因:在治疗肌肉痉挛之前,要尽量消除增加肌肉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发热、结石、   尿路感染、肾盂积水、压疮、骨折、便秘和加重痉挛的药物等。诱因解除后,肌肉痉挛 往往会明显减轻。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ROM)训练:是处理痉挛最基本的方法。主被动活动训练均可有效防止发生关节活动受限。训练时关节活动应缓慢、稳定并达到全范围。

  持续牵张训练:可降低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有助于缓解痉挛。被动或主动训练以及拉伸训练是短期和长期处理痉挛的关键所在。

  某些姿势也可减轻肌痉挛。

  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用。另外深层而持久的肌肉按摩也可降低肌张力。

  物理因子治疗:

  冷疗:通过刺激拮抗肌的收缩来交互抑制主动肌的痉挛,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痉挛的部位缓解痉挛。将手足直接泡在冰水中20S,然后用毛巾擦干,反复5—6次至皮肤发红。其作用一般能维持1到数小时,对较重的痉挛效果较差。

  热疗:组织降低肌痉挛加热可影响肌肉中肌纤维的活动,导致肌梭对牵拉的敏感性下降,经温度感受器触发的反射降低。将布带在热水中升温至70°C或80°C,然后用毛巾包裹患处。蜡疗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水疗:全身电动浴缸、Hubbard浴槽、步行浴 、水中运动池和水中步行训练等,均能提高SCI患者残存肌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短时缓解肌肉紧张度和肌痉挛。室温保持在25°C水温宜在30°C左右。

  功能性电刺激:通过电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使之强烈收缩,产生反射性抑制主动肌痉 挛的作用,或通过刺激拮抗肌收缩来交互抑制主动肌痉挛。

  直肠电刺激:适用于服用抗痉挛药物无效或不能长期坚持服药的患者。每次直肠电刺激后,效果可维持3-24h,平均可缓解痉挛8.2h,所以患者早晨起床后做1次电刺激,可以保证白天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的顺利完成,病人主观反映优于被动活动,甚至优于有些药物,但其长期效果不佳。而且直肠电刺激对患者的神经痛和尿频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放松痉挛肌。可减少静止时肌痉挛的活动及其相关反应,也可以抑制被动牵伸时痉挛肌的不自主活动。另外,利用肌电生物反馈再训练痉挛肌的拮抗肌,也能起到交替抑制的作用。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一次TENS效果能维持数十分钟,有报道甚至可达24h。TENS可持续30-60min,较长时间的TENS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系统性全身痉挛,如脊髓损伤涉及四肢的肌肉痉挛。常用药物有丹曲林、地西泮、巴氯芬、替扎尼定、加巴喷丁、其他药物如吗啡、度冷丁等可激动阿片受体,阻止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在镇痛的同时也可减轻痉挛。

  ·  神经阻滞疗法:

  ·  神经溶解技术:采用石碳酸或乙醇注射,以溶解破坏神经轴索,降低或阻止神经冲动传递,从而减轻肌痉挛尤其适用于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区域性肌痉挛。注射部位可以是神经干或肌肉运动点。常用的注射包括胫神经封闭、胫神经运动分支阻滞、闭空神经封闭、坐骨神经封闭、股神经阻滞、肌皮神经阻滞。

  ·  肉毒毒素注射:肉毒毒素的神经毒分子强而迅速地与神经肌接头的胆碱能突触前受体结合,阻滞神经突触兴奋传导的钙离子内流,使乙酰胆碱释放障碍,从而引起较持久(3-4个月)的肌肉松弛作用,即化学性失神经技术。

  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神经阻滞作用可持续数月,当新的运动终版取代死亡的神经终版时,又会重新出现肌痉挛状态。注射后肌痉挛一旦缓解,患者就有可能恢复肌肉随意运动的训练,通过强化拮抗肌的肌力,重建肌肉活动的协调及随意控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矫形器治疗:矫形器通过牵拉肌肉、固定骨骼及关节位置、约束或限制关节异常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痉挛及疼痛病情,并可预防和矫正肌痉挛引起的畸形。上肢有肘及腕手矫形器等,下肢有膝及踝足矫形器等。

  ·  手术治疗:严重的肌肉痉挛经较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选用手术治疗,常用方法包括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髓切开术、肌腱延长术及神经切断术等。

  综合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以物理治疗以及抗痉挛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SCI后肌痉挛的主要手段,但其具有疗程长、起效慢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多等不足。神经阻滞疗法其抗痉挛短期疗效较佳,必须配合康复训练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