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中风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依据行政院卫生署的统计,民国九十九年国人的十大死因中,脑中风高居第三位,可见脑中风严重地威胁国人健康,脑中风除了导致个人的身体残障外,对家庭、社会亦是一大伤害。脑中风不是无法避免的,只要了解其病因,配合相关的治疗,可降低脑中风的发生及造成之伤害。
贰、种类
指因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神经组织受损,任何一种类型都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机能障碍,一般称此种突发状况为脑中风,主要有下列三类:
一、脑梗塞:因脑血液流量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和功能丧失,常见有脑血栓症及脑栓塞症。
二、脑出血:因脑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如:脑内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
三、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系因脑部暂时缺血引起的中风症状,但一般在二十四时内可完全恢复。
参、危险因素
脑中风的发生有许多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制及不可控制因素,列举如下:
一、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过高的血压易使血管内膜受损,因而加速血管的硬化;除此,血压太高也易使血管破裂,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二)糖尿病:易使血管壁增厚及硬化,而引发脑中风。
(三)心脏病:罹患心房颤动的病人,心脏内易形成血管血栓,血液打出心脏会导致外围血管阻塞,若是打至脑部导致阻塞,则造成脑中风,特别是发生心律不整时,其危险更高。
(四)高血脂症:血清中胆固醇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除此,高胆固醇的病人通常伴随有肥胖、高血压等现象,这些因子亦会增加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五)肥胖:可能加速动脉硬化,并使心脏负荷过重,进而增加脑中风发作的可能。
(六)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易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及动脉粥状硬化,增加发生心脏病及脑中风的危险性。
二、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六十五岁以上。
(二)性别:男性较女性易发生中风。
(三)有脑中风或暂时性脑缺血病史。
(四)家族倾向。
三、其他:有些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与脑中风发生有关,如:口服避孕药、安非他命、海洛因及古柯碱等。
肆、症状
脑中风是因脑组织受到损伤,而产生各种不同之神经症状;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从最轻微的无症状到昏迷致死都会出现。一般来说,常见的症状如下:
一、嘴歪眼斜。
二、同侧上、下肢肢体无力(半身不遂)或四肢无力。
三、感觉异常。
四、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五、言语不清或无法说话、沟通困难。
六、吞咽困难、流口水。
七、眩晕、呕吐、头痛。
八、步态不稳,运动失调。
九、视觉障碍,如:复视、视力模糊及视野缺损等。
十、抽搐。
伍、并发症
一、胃溃疡、出血。
二、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
三、电解质不平衡。
四、压疮。
五、意外伤害、跌倒骨折。
六、营养不良。
七、肢体僵硬变形。
八、便秘、腹泻、小便困难。
九、恐惧、焦虑、忧郁。
十、肺和其他动静脉栓塞。
十一、脑中风急性期发生出血性变化。
十二、下肢深部静脉栓塞。
陆、检查方式
由于脑中风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症状复杂;因此,详细的检查是必要的。
一、病人详细病史:判断是否为中风及确认发病时间。
二、神经系统理学检查:确认病人是否有单侧肢体突然无力或者感觉异常、麻木、口齿不清、突然视野缺损、眩晕、恶心、呕吐或复视情形。
三、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为最普遍且方便的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只需几分钟,便可快速区分脑出血或脑梗塞之部位。
四、磁振造影(MRI):为分辨率最好的检查方法,可以在发病很早期即清楚显示脑中风的部位和范围。检查时间大约30分钟至1小时左右,通常视病人情况需要再做。
五、实验室检查:如生化、血液、血脂肪或凝血时间等检查,筛检脑中风之危险因子,以辨别发生脑中风或外围神经病变之可能性。
六、胸部X光、心电图检查。
七、超音波检查:藉由颈动脉超音波、穿颅超音波或心脏超音波等,检查看有无血管病变及了解脑血流的状况。
八、血管摄影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危险性比较高,但可以清楚看到颈动脉和脑血管的状况,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怀疑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九、脑波、脑诱发电位检查:记录脑电位变化、脑细胞活动有无异常,为评估大脑皮质功能及癫痫的主要工具。
柒、治疗方法
对高血压、糖尿病或曾经发生过脑中风的病人而言,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藉由药物来预防中风的再发生,常见的药物种类有:
一、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或抗凝血药物:作用是防止血栓继续生成扩大,但无法将已阻塞的血栓溶解掉而重新疏通血路。
二、血栓溶解剂:发生脑中风后三小时内,经神经科医师评估,可以采取静脉注射或六小时内配合脑血管摄影在动脉内注射直接将血栓溶解;然而碍于其容易有脑出血的并发症,在治疗时效上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三、制酸剂药物:使用上述药物会增加出血机会,除脑出血外,肠胃道出血也是常见情形,故使用制酸剂来预防或治疗肠胃道出血。
四、降血压药物: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时,75%病人会有高血压,如收缩压在220mmHg以下,且舒张压在120mmHg以下时,可以不需要立即药物治疗;过度积极降低血压可能使脑部的灌流压力不足,更加重脑缺血症状;所以,一般建议收缩压在220mmHg或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才考虑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然而出血性脑中风者,收缩压大于180mmHg时,即需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以免再度出血。
五、降血糖药物:急性脑中风时,血糖太高会影响脑中风病人的预后,血糖每增加100mg/dL,复原机会减少24%,出血性脑梗塞的机会也会增加,且容易引发电解质不平衡及其他的并发症;所以脑中风病人饭后血糖在200mg/dL以上时,可以重复注射低剂量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50mg/dL以内。
六、降血脂药物: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量会增加中风的机率,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有预防的效果,所以在脂质代谢异常的病人会使用该类药物控制。
七、软便剂药物:由于活动度减少,加上本身机能衰退、身体软弱无力,且可能因水份摄取不足、饮食改变、而有便秘之情形;患者排便通常不能太用力,因为用力会使腹部、胸部及全身肌肉的压力增加,使血流往肌肉少的头颈部冲,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八、抗痉挛药物:脑中风病人除了肌肉无力外,患侧肢体往往会不自主的收缩,僵直无法放松等肌肉痉挛现象,严重的肌肉痉挛会使肌肉短缩、关节变形,进而妨碍日常生活。
九、降脑压药物:如果病人的中风为大范围脑梗塞,大脑梗塞之后的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可能在重度脑中风病发3-5天后出现,一般发生率为10-20%,是导致病人在中风后第一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若病人有脑水肿或颅内压升高之症状时,可用下列方式处理:
(一)先将头抬高30-45度。
(二)注射高渗透性利尿剂,维持血液渗透压在300-320 mOsm/㎏。
(三)维持呼吸道通畅:脑压过高有脑疝脱危险时,除给予降脑压药物,合并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器过度换气治疗。
十、外科手术:视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的中风型态,极少数病人需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
捌、居家照顾
依病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不同,提供适当的日常生活照顾,以下就食、衣、住及其他方面介绍:
一、食:
(一)均衡饮食,少量多餐,食物尽量切成小块状,方便吞食,避免呛咳。
(二)选用植物油,如:橄榄、葵花子油等,避免使用动物性油脂。
(三)如有合并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则需饮食控制。
(四)避免抽烟、喝酒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五)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忌食腌渍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重的罐头食品;减少各种调味料,如:盐、酱油、味精、醋、豆瓣酱、沙茶酱或甜辣酱等用量。
(六)吃饭时,宜采坐姿或半坐卧姿势,避免呛咳与胃液逆流。
(七)不宜自行随意进补,因补药可能会与现况使用的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且多数的补药皆具行气补气、活血化瘀之效,易增加出血状况,导致病情恶化,故使用前应与专科医师讨论。
(八)针对吞咽困难病人,食物质地采半固体→固体→液体食物之渐进方式来喂食;喂食时若有呛到或咳嗽时,应立即停止喂食。
二、衣:
(一)穿着以舒适保暖、方便、易穿脱及洗涤为原则。
(二)鞋子以免系鞋带的布鞋为宜。
三、住:
(一)提供安静及舒适的环境,病人房间宜明亮,且有良好照明设备。
(二)不论屋内、屋外之走道均应维持畅通,不可有障碍物,且两侧可加装扶手,以避免跌倒。
(三)房间摆设尽量不要变动,方便病人取用。
(四)浴室厕所应加装扶手及防滑垫。
(五)厕所以坐式马桶较安全。
(六)床高以两脚下床可碰到地面最为理想。
(七)床旁最好有椅子辅助,以利更换姿势或上下床。
四、其他:
(一)中风后对冷、热、触、痛等感觉较麻木或完全丧失,如需热敷取暖时,适合温度为43℃以下,且应随时注意避免烫伤。
(二)行动不便之病人,下床时应协助其采渐进式方式变更姿势,如由躺姿渐进至坐姿→下床,另可依病人需要选用适当的助行器或轮椅协助下床活动。
(三)如病人平衡及协调能力较差,则需有人陪伴,协助者须站于肢体较无力之一侧。
(四)患肢日常运动应依复健师建议进行复健训练。
(五)预防抽搐、意外伤害及各种合并症,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时,则两小时应协助翻身一次,以避免发生压疮。搬运病人时应注意避免拉扯无力之肢体,以免造成脱臼或骨折;且应小心喂食,避免呛食而引发肺炎。
(六)中风后的复健及心理建设,对病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事业、感情、性生活各方面的协调与支持皆须注意,避免病人产生焦虑或忧郁等情绪反应,亲人的关心与鼓励可加速复健的效果。玖、社会资源运用
一、重大伤病申请
依健保局规定之「全民健康保险重大伤病范围」,脑中风限急性发作后一个月内免部分负担,不核发重大伤病卡。
二、残障手册申请
如有肢体瘫痪、失语或痴呆等神经后遗症者,于中风症状稳定后(一般约六个月),可持病人一吋照片四张及户口簿复印件,至户籍所在地乡、镇、区公所申请残障鉴定表,由相关专科主治医师评估填妥后,交由社工室完成鉴定程序,再寄给乡镇区公所核发残障手册。
三、可视各地县市政府长期照护等相关规定申请社会福利资源。
拾、预防方法
一、手术或介入性治疗:预防脑中风首要之策在积极控制或治疗致病因素,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找出颈部和脑部的狭窄动脉,施以适当的处置防范未然,当动脉粥状硬化达到某种程度,会影响血管内腔的血流顺畅,如果超过60﹪的动脉狭窄,则必须考虑积极治疗。
二、按时服用药物:积极的控制危险因子,可以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三、定期服药及在家测量血压最重要,血压控制至少在收缩压140mmHg以下且舒张压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者则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以下且舒张压80mmHg以下。
四、血糖控制:饭前血糖正常值为100mg/dL以下,饭后血糖为140mg/dL以下,可藉由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期服药控制,并应定期测量血糖值。
五、控制血脂肪:总胆固醇正常值为200mg/dL以下,低密度胆固醇为120mg/dL以下,三酸甘油脂控制在150mg/dL以下。目前建议合并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为选择低油、低胆固醇食物。
六、依医师指示服用药物:如脑梗塞合并有心房纤维颤动者,应优先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血剂或抗血小板药物,并定期追踪抽血检验结果。曾有胃溃疡或任何出血性疾病的病人,不一定适合使用预防血栓的药物来减少脑中风的再发生,应该更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等。
七、遵循医师的指示,勿任意使用偏方以免伤财又伤身。
拾壹、结论
脑中风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了解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并配合适当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型态,适度的运动、定期检查及按时服药,应可以把中风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