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专科部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健康教育

【爱耳日·科普】走近中耳炎的并发症——眩晕和面瘫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3月3日电(通讯员 高娟娟)右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十余年的中耳炎患者赵大爷突发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腹泻。患者辗转多家医院,进行头颅CT、头颅核磁等检查后并没发现明显异常,简单对症治疗后,眩晕缓解,但走路偏斜,反复恶心,头晕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最后经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伊海金主任医师诊断,赵大爷的眩晕其实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赵大爷因此接受初步手术治疗并于术后1周左右出现并发症——迟发性面瘫。通过两周治疗,眩晕和面瘫症状消失,患者康复出院。

千库网_常见医疗人物疾病图例中耳炎_元素编号14589941.png

对于眩晕和面瘫,大家并不陌生。但为什么中耳炎会引起眩晕呢?中耳炎手术是怎样的过程?中耳炎手术后为什么可能出现面瘫?因此,今天带大家走进中耳炎的并发症——眩晕和面瘫。

中耳炎为什么会引起眩晕?

中耳,它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四个部分,相当于“三个房间、一个过道”。鼓室、鼓窦、乳突好比是“三个房间”;咽鼓管好比是“一个过道”。三个房间互相相通;三个房间跟外界的通道只有咽鼓管这“一个过道”,这个过道通向鼻子的后面——鼻咽部。面神经像一根电线一样,穿过中耳的骨壁。而负责人体听觉和平衡的器官“内耳迷路”,就隐藏在鼓室、鼓窦这两个“房间”的内侧的内耳骨质中,主要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如果负责平衡的“内耳迷路”的前庭受到影响,就会导致身体不平衡感,进而引起眩晕。

正常情况下,中耳跟外耳道是不通的,两者之间由密闭的鼓膜隔开。因此,健康的耳朵如果进水,是进不到“耳朵里面”的中耳的。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跟健康人不一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的鼓膜常常是穿孔的,细菌、病毒等会通过这个穿孔进入中耳,引起中耳反复感染。在反复感染的过程中,“三个房间”和内耳的骨质也会慢慢被细菌破坏;而隐藏在内耳骨质中的内耳迷路,就会受到中耳炎症的侵犯,引起了“迷路炎”、“迷路瘘管”,导致人体无法维持平衡,而中耳炎短时间也无法缓解,就表现出了“持续眩晕不缓解”的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目前眩晕症状无法缓解,甚至会破坏中耳内壁的面神经,引起“面瘫”;甚至向上侵犯颅脑,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中耳炎手术是怎样的过程?

中耳炎的手术,主要目的有两个:1.清理中耳病变;2.重建中耳功能。对于合并眩晕并发症的中耳炎,手术一方面是清理炎症病变,探查迷路是否有瘘管,清理病变组织,并进一步修补可能的迷路瘘管;另一方面,进行“鼓室成型术”,清理中耳病变,重建中耳的含气腔;在这基础上,看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恢复听觉功能。像赵大爷这种患者如果合并咽鼓管功能严重不良的,需要同期对咽鼓管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甚至可以在新鼓膜上放置一个“鼓膜通风管”,后续要维持中耳的良好的通气功能,否则中耳炎还可能会发作。

中耳炎手术后为什么可能出现面瘫?

面神经像一根电线一样,穿过中耳的骨壁。长期的慢性中耳炎,导致中耳骨壁受到破坏,面神经部分裸露。中耳炎手术中,中耳内需要填塞很多“可吸收的支撑材料”来进行鼓室成型术;外耳道同样也需要填塞很多支撑材料。如果咽鼓管这“一个通道”的功能不好,因此,可吸收的支撑材料在融化过程中无法顺利的经过咽鼓管这个通道排出;导致鼓室内压力会增高,进一步压迫面神经,导致面神经水肿,进一步引起面瘫。此时,外耳道的部分填塞材料取出,让融化支撑材料通过预先在新鼓膜上放置的“鼓膜通风管”排出,面神经功能可以慢慢恢复。

因此,有听力下降、耳流脓等耳部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如果出现眩晕、面瘫、脑膜炎等相关问题时,也一定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