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志鹏
前段时间收到远房亲戚的电话,家里老人上腹部不适,没精神,送到医院后确诊为肝硬化。亲戚震惊不已,明明之前一点儿迹象都没有,怎么一下子就肝硬化了呢?仔细询问之下得知:老人多年前的一次检验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排查了“肝炎”都是阴性,因为“没有任何不适感”,所以没有当回事儿。
那么,会有无缘无故的“肝功能异常”吗?自然不会。
能够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因素较多,部分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常规的检验、检查一般就能够做出明确诊断,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胆道疾病等;还有一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在这部分人群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一定的发病率。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肝脏组织识别为“异物”,产生大量针对自身肝组织的抗体对肝脏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肝脏损伤,表现为检验结果中出现“肝功能异常”。自身抗体的出现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标志,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区分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的自身抗体类型的不同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将自身免疫性肝病进一步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类型,血液中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类型是医生对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必要的依据。
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确诊之前我们并不知道会有哪个抗体阳性,因此一般会同时筛查相关的一群自身抗体,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目前用于临床筛查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通常包含以下几种:抗核抗体(AN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糖蛋白gp210抗体(gp210)、抗核蛋白sp100抗体(sp100)、抗肝细胞溶质I型抗体(LC-1)等,临床医生会根据阳性抗体的出现与否,以及阳性抗体的种类判断有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具体是哪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的筛查对于早期诊断、准确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肝脏是身体的重要器官,承担了营养物质代谢、解毒、消化、免疫、合成凝血因子、合成维生素、生成激素、调节血容量等许多重要任务。然而我们的肝脏没有痛觉,一定范围内的损伤自己通过代偿维持正常功能,它就像一位从不喊疼不喊累的身体守护者,正因如此,肝脏一旦发出“肝功能异常”的求救信号时,切不可大意。尤其肝功能异常找不到明确诱因,又没有明显症状时,需要高度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可以尽早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病,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越能够避免或者至少能够延缓进展为肝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肝功能异常找不到原因,你需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