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颈部肿物病原学待查,如何查?
通讯员 段宁
患者,男性,48岁,因颈部肿物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
临床问题:
2016年3月,检验科微生物室收到一份颈部肿物穿刺脓液标本,医嘱为“革兰染色+门诊细菌培养+药敏”。收到此标本后立即按照医嘱进行接种培养并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镜检可见大量分叶核粒细胞,未见细菌、真菌及其他(图1)。
图1 颈部肿物革兰染色(油镜)
看到这样的镜下我们该如何考虑?
执行医嘱,规范操作,报告细菌涂片阴性。
专业判断:炎症反应如此严重,标本背后一定有更多秘密……
检验科处置:
工作人员立即找出标本重新制片,紫外灯灭菌1h,行抗酸染色。通过近1小时的显微镜阅片,在似海的白细胞里找到几根红色短杆样细菌,抗酸染色阳(图2)。此时,此患者的病原学诊断峰回路转。
图2 颈部肿物抗酸染色(油镜)
立即联系临床医师,告知患者抗酸染色阳性,请注意隔离防护。检验师建议临床增加医嘱“结核杆菌DNA”及“结核杆菌特异性γ干扰素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两项检测结果均显示患者可能为结核杆菌感染。见图3、图4。终于,引起患者颈部肿物的致病菌明确了,患者得以确诊并接受正确抗结核治疗。
图3 患者TB-DNA 检验报告单
图4患者结核杆菌特异性γ干扰素检验报告单
讨论分析:
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只有获得病原学及其药物敏感性特征,才能真正实施精准抗感染治疗,同时避免细菌耐药发生。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复杂,迄今没有一种检测方法能检出所有的病原体。因此,临床医师对感染部位、拟诊信息等的详尽描述,将极大程度的指引实验室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保障病原学的检出。我院检验科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多种诊断方法,从传统凝集试验到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但诊断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发病,样本类型和疾病的进展程度,临床与检验的沟通将促进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
临床微生物检验师应积极参加临床查房和病历讨论,将临床思维和病原学知识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为患者和医师服务。
编辑:王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