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晨
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我们常常忘记停下来,像植物一样“光合作用”,拥抱阳光,汲取能量。《生命时报》曾联合新浪网健康频道进行调查:中国人晒太阳的时间远远不够,只有不到30%的人长晒太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阳光不仅是维生素D的“活化剂”,也是一种免费的天然“保健药”。
1、维生素D营养状况现状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在维持骨骼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促进细胞生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正常人群来说,通过晒太阳就能产生人体所需维生素D总量的90%,远超食物合成的量。然而当今社会我们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并不乐观。据报道:全球约30%-60%的儿童和成年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中显示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2015年,中国成人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维生素缺乏和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引起很多疾病,怀孕期间,孕妇腿抽筋、胎儿发育缓慢;婴幼儿成长期,骨骼发育不良引起小儿佝偻病,成年人腿脚抽筋,导致代谢紊乱,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该问题保持足够的重视。
2、如何判断维生素缺乏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我们是否缺乏维生素D呢?
其实,我们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通过检测一种名为25-羟维生素D的指标来进行评估。通过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能够反映我们从食物和阳光中摄取的维生素D的总量,并可以进一步了解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
根据国际临床指南:
维生素D水平正常:人体血清25(OH)D含量≥20 μg/L。
维生素D不足:12 μg/L≤人体血清25(OH)D含量<20 μg/L。
维生素D缺乏:人体血清25(OH)D含量<12 μg/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请参考您的检测结果报告上的参考范围。
孕妇、儿童、佝偻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老年人、骨骼发育缓慢或缺陷人群是维生素D 缺乏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检测。
3、维生素D缺乏的改善措施
(1)日照不足
维生素D主要通过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合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待在室内,尤其是在冬季,日照时间减少,导致维生素D的合成量不足。再之,皮肤科医生提倡我们防晒,因为过度日晒易导致皮肤老化、出现晒斑等问题。另外担心皮肤对光过敏,导致日光性皮炎等。其实我们要做的是把握晒太阳的时间和度,避免暴晒,保持平衡才是最重要的。有文献表明一般日晒的最佳时间:早上11点到下午15点之间 春季晒30分钟、夏季晒10分钟、秋季晒60分钟、冬季延长晒阳时间:3-5小时。
(2)膳食摄入
天然维生素D主要来源动物性食品,如高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配方奶粉等。
(3)补充维生素D制剂
特殊人群(如婴儿、孕妇、老年人等),应根据情况补充约400单位/d~800单位/d。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唯一真正的能量来源。所以,别再为了怕晒黑而躲避阳光,愿我们享受阳光的温暖,像植物一样光合作用,拥抱阳光,拥抱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3,17(04):245-252. DOI:10.3760/cma.j.cn115624-20230105-00009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 关于发布《人群维生素D缺乏筛查方法》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EB/OL]. ( 2020-05-29)[2023-01-03].
[3] Sooriyaarachchi P , Jeyakumar DT , King N , et al. Impac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on COVID-19[J]. Clin Nutr ESPEN, 2021, 44: 372-378. DOI: 10.1016
[4] [赵丽云, 丁钢强, 赵文华. 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