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受腹部放疗的患者,晚期的局部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放射性胃肠炎
放射性胃肠炎是放射线引起的胃肠粘膜损伤所导致的一类症候群,比如腹痛、腹泻、黑便、脓血便等。这些症状除在放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外,一部分患者在放疗结束后一段时间才出现。如果您在放疗后出现上述症状,最好进行胃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样既可以减轻胃肠负荷,同时也能促进黏膜愈合;此外建议您少食多餐,如果出现严重腹泻,还应该静脉补充营养。在起居方面,建议您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如果是胃部黏膜的损伤,除少食过酸、过甜的食物外,通常还可以加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以及促进黏膜愈合药物(如康复新液)。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您,如果您在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前后使用了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等),出现胃溃疡的概率会略有增加,所以如果您在放疗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一定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2、放射性肝损伤
对于接受肝脏肿瘤放疗的患者,有个别情况,会出现放疗诱导的肝脏损伤。由于现在放疗技术越来越精准,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概率已较既往明显下降。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放射性肝损伤的出现,但是如果您的基础肝脏功能状态不佳,则发生概率会有所升高。如果您在接受腹部放疗(尤其是肝脏放疗)后,出现严重疲劳乏力,出现黄疸的逐渐加重,抑或是转氨酶进行性升高,都应该警惕放射性肝损伤的存在。这个时候,您应该密切监测您的肝功能水平(重点关注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的变化趋势)并及时与给您做放疗的医生进行联系,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放射性肝损伤,有一些预防性措施也值得您关注,首先,放疗后减少或避免饮酒,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其次,如果您本身存在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一定要规律使用抗病毒药物,最大限度控制病毒对肝脏的损伤;再次,使用药物时,尽量选择肝毒性小的药物,避免加重肝脏负荷。
3、放射性皮肤损伤
对于部分紧邻皮肤的腹部肿瘤,在放疗结束后,还可能出现迟发性皮肤损伤的情况。这种迟发性皮肤损伤往往是在急性皮肤损伤的基础上出现的,比如皮肤溃疡的产生。如果放疗结束后,受到照射的区域的皮肤出现红肿表现,可以在这些区域涂抹皮质激素软膏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这样会降低迟发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如果皮肤出现了溃疡性损伤,则要合并使用抗生素来进行处理。此外,受到过照射的皮肤,会出现纤维化的表现,这些部位一旦出现破损,伤口不易愈合,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皮肤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