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曾被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它是一种由于股骨头静脉淤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而使骨组织发生坏死及修复,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股骨头坏死常见于30-60岁男性,50-80%的患者最终双侧受累,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累积已达812万。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外伤、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酗酒、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病等,吸烟、肥胖、放射治疗、怀孕等亦可增加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疼痛通常为首发症状,多以髋部、臀部或腹股沟区疼痛为主,还可伴有活动受限、局部压痛、跛行等。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检查诊断技术包括X线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这些影像检查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就诊时应该选择何种检查方法还请参考下面的介绍。
X线片:X线片是诊断股骨头坏死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具有检查便捷、收费低、辐射剂量小的特点。X线片应选择适当投照体位,包括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位。尽管X线片在诊断早期敏感性不足,但其依然有一定的作用,如可以帮助了解股骨头整体轮廓、骨质坏死情况、塌陷程度、排除其他髋关节疾病等。
CT: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有助于骨质病变的精细显示,但是辐射剂量相对较大。CT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性要高于X线片,尤其是在软骨下骨折显示的清晰度与阳性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发现早期病变,对骨性关节面是否塌陷作出评价,以及显示坏死区骨质结构(硬化、囊变等),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法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MRI:具有无辐射、成像参数多、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清晰等优点,但是检查时间长、花费较高。髋关节MRI是公认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对病变早期的诊断有很高特异性(96-99%)和敏感性(99%)。另外,MRI在关节软骨的评估、骨质坏死范围的显示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股骨头坏死分型、分期、预后的判断及随访。
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度较高,但缺乏特异性,不如MRI,可用于筛查早期及多灶性股骨头坏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可能比MRI和ECT能更早地发现股骨头坏死征象,并预测疾病进展。
还请各位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及病情需要,听从相关专科医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或随访。(文章/张晨,编辑/李洁)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国际骨循环学会中国区. 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J]. 中华骨科杂志,2020,40(20):1365-1376.
中国微循环学会骨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技术专家共识(2022 年)[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2,36(11):1319-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