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部 - 血液肿瘤科 - 健康教育

铁代谢概述

  铁是维持生物生命的重要微量元素。经百年的不懈探索,人们已经了解铁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人在内的高级动物中铁的代谢过程有完善的控制体系,包括铁的吸收、体内运转分布、形成各种重要功能性铁蛋白、贮存及排泄等。体内铁的代谢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许多疾病可导致铁代谢异常,铁代谢异常也可引起多种疾病。

  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铁1~1.5mg,而孕、乳妇则摄取达2~4mg,所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影响铁吸收主要因素有年龄、铁营养状况、健康状况、胃肠道内内环境、摄入铁量及其化学形式、食物中其它有机和无机组分。国人多以植物性膳食为主,食物中铁多为非血红素铁。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摄入及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解释放的铁。动物性食物中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是血红素铁主要来源,血红素铁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响,也不受胃肠道分泌液与PH值影响,亦不受铁原子价数的影响,吸收率达25%。血红素在肠腔中不降解,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卟啉复合物的形式直接摄入,在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作用下,铁从卟啉环中解离,转运入循环血液。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受较多因素影响,胃肠道中PH对铁复合物的形成及溶解性有一定作用,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助于Fe3+转变为Fe2+(铁吸收状态),促进铁吸收。肉类中组氨酸、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铬氨酸或多肽促进铁吸收。一些金属络合物如EDTA、植酸、丹宁、多酚物质有障碍铁吸收。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B12,核黄素等对铁的吸收起协助作用。

  铁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经主动转运过程吸收,因此切除空肠可引起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而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在回肠末端,切除回肠容易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部分铁直接经十二指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有一部分铁与粘膜细胞中的铁蛋白结合。食物铁吸收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为三价铁(Fe3+),并与铁蛋白结合。肠道调节铁的吸收,粘膜细胞铁蛋白含量与体内铁水平相关,根据生理需求铁进入血液,对铁吸收起着重要作用。肠道铁摄入量和内源铁再利用与铁排泄形成平衡。保证生理活动过程中铁的需求。铁吸收受到多因素反馈调节,铁蛋白、运铁蛋白及其受体的合成受到机体铁水平的调控,铁缺乏时,铁吸收率及内源铁使用率升高,同时储铁减少。而食物中铁水平高时,铁摄入量下降,储铁水平升高,形成功能性铁水平的相对稳定性。铁与锌、钴、铅等微量元素存在竞争性吸收。

  铁通过肠细胞进入血液和细胞间液的速度很快,口服铁几分钟后即可在血中发现,2小时左右达最高峰。吸收入血的二价铁(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每一分子的转铁蛋白可与两分子的Fe3+结合。体内仅1/3的转铁蛋白呈铁饱和状态。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

  体内铁总量:正常成年男性50~55mg/kg,女性35~40mg/kg。主要分布在红细胞血红蛋白铁2500mg、肌肉肌红蛋白铁140mg、肝,脾,骨髓组织中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铁300~1000mg,为储存铁、血液转铁蛋白铁3~4mg及含铁酶中少量铁。

  铁的储存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骨髓、肝、脾等)。男性含1000mg,女性含300~400mg。

  铁的利用中,造血每天约需铁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红细胞氧气运输和细胞呼吸酶等,包括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15%,转铁蛋白铁与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

  铁的排泄经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人体铁的日排出量为0.95~1.02mg,其中肠道排出0.6mg,尿0.1mg,皮肤损失0.2-0.3mg。哺乳妇女乳汁中约1mg/d。女性月经失铁多并体内储存铁较少致女性易贫血。体内储存铁含量影响铁排出,铁缺乏降低铁排泄量至0.5mg/d,铁过量时铁排泄量达到1.5mg/d。其它铁丢失原因有献血、寄生虫感染、慢性便血等。

  铁代谢异常常见疾病两大类:铁过剩与铁缺乏。

  铁过剩(又称铁过载)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铁缺乏包括亚临床铁缺乏(生育期女性达50%)和缺铁性贫血等。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血液科 李昕权

  

Baidu
sogou